此少阴为枢,故见寒热相持之症,而口舌唇鼻之半表半里,恰与少阳口苦咽干目眩相应也。盖恶寒之表,甚于身疼,心下之痞,轻于清谷,与救急之法不同。
此为阳中有阴,乃阳之变见矣。 阳盛阴虚,则昼夜不得眠。
汗出则烦得外泄,故不躁,宜用微寒酸苦之味以和之;汗不出则烦不得泄,故躁,宜用大寒坚重之品以清之。而精义又在啜热稀粥,盖谷气内充,则外邪不复入,余邪不复留。
太阳有自汗症,阳明亦有自汗症。今称红汗,得其旨哉!衄家不可发汗,汗出必额上陷,脉紧急,目直视,不能不得眠。
涩则少气少血故中风,今长则气治,故愈。二日阳明受之,其脉夹鼻络于目,故身热、目痛、鼻干不得眠。
非谓桂枝竟不可用,下文皆随症治逆法。阳气虚,加人参于附子、吴萸中以引阳;阴气虚,加人参于白虎、泻心中以引阴。